四月的贵阳,春风和煦,万物勃发。4月28日,贵州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发布活动在贵州广播电视台举行。这场活动不仅是对优秀返乡创业大学生的表彰,更是贵州乡村振兴征程上的一声嘹亮号角,吸引着无数目光聚焦在这片充满机遇的热土之上。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将乡村振兴与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投身乡村建设。在这样的政策春风吹拂下,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大学生毅然返回家乡。他们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扎根故土、反哺家乡”的使命担当。
活动现场,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玉林宣读的20个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名单,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他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些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是贵州大地的‘新农人’、是助农增收的‘排头兵’,更是新时代贵州精神的践行者。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青春与乡土碰撞的火花,感受到知识与实践融合的力量。当前,西南地区正进入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基地’时代,今天的贵州农业,更加需要人才、渴望人才,也更有条件成就人才”。此次发布的20个典型案例,就像无数把钥匙,打开了乡村振兴的不同大门。它们涵盖农业创新、非遗传承、电商助农等多个领域,生动展现了青年与乡村的 “双向奔赴”。每一个案例背后,都是一段独特的奋斗历程,不仅是个体成长的缩影,更是政策、产业与人才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这些故事,照亮了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道路,也为更多有志青年树立了榜样。
在政策解读与创业分享环节,现场气氛热烈非凡。贵州省各相关部门代表纷纷登台,详细介绍助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一系列务实举措。从省农业农村厅的产业扶持,到省人社厅的创业指导;从共青团贵州省委的资金支持,到省妇联的多元助力,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 “大礼包”,为大学生返乡创业筑牢了坚实的后盾。
在发布活动上,三位返乡创业者来到现场分享他们的故事,引发了强烈共鸣。
吴国邦,被乡亲称为“牛司令”,是位返乡创业者,也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孺子牛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放弃上海事业,回乡创立养殖合作社,却面临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关键时刻,得到多方助力,帮他联系专家、争取项目支持,引入智能养殖系统。产业稳定后,他开拓大湾区市场,创立“大锅铲”火锅品牌,发展迅速,8家门店年销售额突破8100万元。“计划到2025年底将门店数量突破50家,还将与职业院校合作,建设人才培训中心,打造‘培训+实践+就业’一体化平台。”吴国邦满怀信心地表示。
贵州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代表吴国邦
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坤的创业之路同样精彩。他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现任岑巩县大有镇塔山村党支部书记、贵州思府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以“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抱团发展”模式,带领塔山村实现从“空壳村”到“千万元村”的蝶变,累计兑现分红资金1181万元,带动全镇9个村集体经济均突破70万元。2022年转型养殖黑毛猪,引进湖北梅花星猪品种,与珠海企业合作拓展香港市场,2024年思府农牧营业额超1800万元,计划 2025年达2000万元。
贵州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代表郑培坤
贵州桂康粮油公司负责人娄佳沁则在农业创新领域大放异彩。大学毕业后,娄佳沁在银行工作,2019年,她回到企业从零做起,她积极运作,提升产品品质,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公司年产值已过亿元。在长顺建立起了规模达12.8万亩的油菜种植基地,直接和间接带动辖区内3000余农户增收,人均增收 5000 余元。娄佳沁深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公司已开发出16个新产品,拥有20余项科学技术专利。
贵州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代表娄佳沁
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代表人物与各部门代表合影留念
这场发布活动,不仅是对过往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贵州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的发布,为更多大学生指明了方向,让他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中蕴含的无限机遇。随着各项政策的持续落实和完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返乡创业的热潮中,在贵州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青春汗水,书写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篇章。
贵州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名单
本文内容转载自:商广网,原标题《青春筑梦乡土 智慧赋能振兴 贵州省大学生返乡创业典型案例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