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浙江西南部的庆元县峰峦叠嶂,林木郁郁葱葱,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誉为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县”。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海拔1857米的百山祖是浙江省的第二高峰。1988年,就是在这座山上,27岁的庆元女子陈芝菊翻开了她与茶叶相伴的奋斗史篇章。
时光飞逝,38年过去了。如今的陈芝菊,每天早上七点会准时打开她的“百山茶业”茶室大门。此时,茶室门口早已等候着不少常客。从早晨七点到晚上十点多,茶室里始终热闹非凡。茶客们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欢声笑语不断,浓浓的温情在空气中弥漫。而陈芝菊从对茶叶一无所知成长为如今远近闻名的茶业大户、制茶专家的创业故事,也常常成为大伙津津乐道的话题。
勇闯改革浪潮,承包茶厂开启种茶路
陈芝菊的人生经历颇为丰富,初中毕业后便踏入社会,做过餐馆服务员,在供销社跑过供销,后来进入国营庆元茶厂,既当过炒茶工,也做过管理工作。1988年,茶厂面临改制,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迷茫和未知,但陈芝菊却从中看到了机遇。在家人的支持下,她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报名参加招投标,承包茶厂!
为了凑齐10万元的承包费,她四处向亲朋好友借钱,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将这笔巨款凑齐,从此踏上了漫漫种茶之路。
承包茶厂后,她做的第一个决定就震惊了不少人——将原来长势不好的茶苗全部烧光,重新种上新茶苗。当时有人劝她,打农药喷杀虫剂,或许能救下这批一百多亩的茶苗。但她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种就种最好的有机茶,不用农药,不用杀虫剂。“我始终坚信,好的茶叶才有市场,才能卖出好价钱。”陈芝菊坚定地说。
她顶住了资金短缺、人手不够、亲朋好友不解等种种压力,采用最原始也最踏实的办法,依靠人力加牛犁,每天在茶园里,与工人们一起,犁一亩地就栽种一亩茶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她如愿将1700亩的茶园全部种上了新茶苗,还细心地给茶树施上了有机肥料。
钻研独特技术,打开市场销路创品牌
几年后,茶园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可新的难题又摆在了陈芝菊面前:炒出的茶叶品质不尽如人意,市场销路难以打开。做过炒茶工、跑过供销的她心里清楚,茶叶好喝、能让人们喜欢才是立足市场的根本。因此,学习和研究制茶知识,提高炒茶技术,成了她当时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陈芝菊的丈夫吴进军,高中毕业后通过招工进入县农业局,与茶业生产和销售打了多年交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些日子里,夫妻俩常常彻夜不眠,反复研究和实验,尝试着各种不同的加工工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终于摸索出了一套独有的加工技术。
陈芝菊的丈夫吴进军
用这套技术制作出来的茶叶,冲泡后香高持久、滋味甘醇、汤色明翠,真正达到了上等好茶的标准。陈芝菊的信心大增,她根据此茶的性质特征,为它取名为“碧玉春”。就这样,经过不懈努力,她终于研制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品牌茶叶。
然而,庆元只是一个小小的山区县城,当时大多数村民还是以种香菇为生,种茶业并不普遍,所以庆元的高山茶鲜为人知,要打开市场销路并非易事。俗话说,“酒香也得勤吆喝”。陈芝菊决定以体验的方式尝试打开销路,她给自己的茶叶取了一个既容易记又好听的名字“百山茶叶”,在庆元本地最繁华的街上开了一家体验店,热情地邀请路过的市民进来免费品尝。
不少人喝过后就深深爱上了这种味道,不仅自己常来购买,还喜欢把百山茶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而她研制的“碧玉春”也不负众望,后来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名茶证书”“丽水市名牌产品”“丽水市生态名茶”等诸多称号,她的公司也因此获得丽水独家“国家绿色标兵单位”殊荣。
胸怀远大志向,让百山茶叶走向全国
本地市场打开后,陈芝菊并没有满足于此,她心中有了更大的野心:要让百山茶走出庆元,走向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她把第一站选在了苏州。可初到苏州,她处处碰壁,即便把茶叶送给人家免费喝,也很少有人愿意接受,这让她感到身心疲惫。
陈芝菊是一个爱学习、爱钻研的人,经常会参加各地的培训班。在一次创业培训班学习时,她突发灵感:为何不把自己的茶叶带来,让培训班的同学免费品尝呢?没想到,这一举措深受大家欢迎,甘甜香醇的茶香吸引了很多学员。通过培训班的资源,她还获得了到一些交流会等大型活动上提供免费品茶活动的机会,销路一点一点被打开了。半年后,她在苏州成功开起了第一家跨地域的分店。
第二站她瞄准了北京。初到北京,她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公园里搞起了免费品茶活动,效果相当不错,茶叶的名声也渐渐传播开来。她开始接到一些大型交流会场的邀请,一步步打开了北京的茶市场。
如今,她在北京西城区马莲道茶叶城开的“百山茶叶”专卖店已经经营了近30年,生意越做越大,店里除了她自己生产的各类庆元红茶、绿茶、白茶、荒野茶,还有全国各地的各类名茶,成了北京许多爱茶人士经常光顾的打卡点。
百山茶叶北京专卖店
凭借着独到的眼光和异于常人的勇气,陈芝菊的公司渐渐有了起色并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多次荣获全国、省、市等金奖及名茶荣誉。为了让更多爱茶人士能喝到庆元好茶,她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十多个城市开设了“百山茶叶”专卖店和加盟店,还在北京建立了茶叶观光园。
荣获多项荣誉,带领乡亲共奔致富路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经过多年的拼搏,陈芝菊在茶叶市场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碧玉春”茶、百山茶陆续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有机认证,她的基地也成为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省级示范茶厂、丽水市重要农业龙头企业。2010年,百山牌红茶被《财富中国》杂志评为红茶第一名;2012年,陈芝菊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她的茶叶不仅在国内受到众多爱茶人士的欢迎,还吸引了来自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
陈芝菊通过种茶走上了富裕之路,但她心里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她决定在家乡扩大茶园规模,研发更多品种,带领更多的农户种植优质茶发家致富,还建起了茶文化体验馆,让家乡的人能够一起体验有机茶,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百山茶业”成功拥有3000多亩优质茶叶种植基地,她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天津等十多个城市开设了“百山茶叶”专卖店和加盟店,将茶叶销往世界各地。
年过六旬仍坚守,用心振兴庆元荒野茶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近四十年过去了。如今的陈芝菊已年逾六旬,两个女儿也都成家立业,她和丈夫当上了外婆外公。北京的专卖店现在由小女儿负责经营,大女儿一家也在北京工作和生活。女儿们都希望父母能到北京享受天伦之乐,但她和丈夫却更愿意留在庆元,与茶园相依相守。在他们心中,茶园是梦想的启航之地,也是他们度过晚年生活的幸福园地。
陈芝菊说,他们现在还有500多亩茶园,其中300亩是高山基地茶,200亩是荒野茶。说起荒野茶,她的眼中充满了感情:“我们庆元有很多上百年的荒野茶树,年龄最大的有三百多年,人民日报也做过报道的。这么珍贵的茶树荒废在高山上,实在太可惜了。我是做茶的,我知道它们的价值,所以,2012年我们就开始做荒野茶了。”
人民日报2004年的报道
她说,那时候她们做的荒野茶只有几十亩,量非常少,市场价大概在六七百元一斤。几年后,庆元县委县政府开始重视发展庆元荒野茶产业,还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她感觉更有干劲了。现在她的200亩荒野茶分布在荷地、岭头和松源三个乡。因为是荒野茶,天生天养,不需要人工过多干预,只要注重人工除草就可以了。每年差不多四月底五月初开采,市场价有不同的档次,最贵的高档荒野茶能卖到三万元一斤,普通的荒野茶一般在一两千元一斤。
“很多爱茶人士非常喜欢喝我们的荒野茶,因为它的味道跟其他茶都不一样。我们自己研制的荒野茶,加工特色与众不同,一半似红茶,一半似岩茶,中和了岩茶的刚烈和红茶的柔和,冲泡后有一股独特的香气飘来,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陈芝菊自豪地说,做茶叶三十多年,她在全国各地都拥有不少忠实的老客户。今年的荒野茶采摘已经结束,做出了两千斤左右的干茶,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的不少老客户早早就预定了,每年基本上都能全部卖光。现在她最关注的是,要给自家的荒野茶制作追溯码,消费者只要扫码就能查到自己喝的是哪里的荒野茶、树龄有多少年等详细信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现在,每年的春季依然是陈芝菊最忙碌的时节,她要招聘采茶工来帮忙采摘茶叶。想当年,她拥有3000多亩茶园时,每年都需要数百名采茶工,本地村民不够,她就从江西招聘。有些江西采茶工在她这里采茶的时间最长已近30年,她们在江西当地有工作,每到春季就请假到庆元来采茶,年年如此,陈芝菊和她们早已跨越了雇佣关系,成了老朋友、老闺蜜。
这就是陈芝菊,一个初中毕业的普通庆元女子,历经磨难与艰辛,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和自信,在茶业市场上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现在,她与其他普通市民一样,过着悠闲而充实的日子,“百山茶叶”茶室是她每天要待十多个小时的地方。闻着满屋的茶香,她的心里有自豪,有欣慰,更有许多期盼:愿庆元的茶产业能蒸蒸日上,带给全国各地爱茶人士更多更好的产品,也让庆元种茶人能过上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庆元荒野茶系列报道之六】陈芝菊:38年匠心种茶,百山清茗香飘万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