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新闻网

杭州市钱新幼儿园托班宝贝入园记:从家到园的奇妙跃迁

资讯 来源:晨报之声 40771℃

“老师,我要妈妈!”开学第一周,杭州市钱新幼儿园托班教室的小哭声此起彼伏。但别担心,从黏人哭闹到自主玩耍,从抗拒午睡到安稳入梦,宝贝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藏在幼儿园的“适应小魔法”里。

梯度入园:分离焦虑”变“慢慢熟悉”

采用梯度入园的方式,幼儿获得了缓冲与适应的时间。入园初期的一两天,家长陪园半天,幼儿在熟悉的亲人陪伴下,与教师和同伴进行自我介绍,并参与亲子游戏。同时,通过亲子美工活动制作全家福相框,有助于幼儿在后期入园时,在教室看到全家福而获得安全感。

一周后:我们将逐步延长至全天入园——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突如其来的分离,而是通过每一天的细心呵护,慢慢累积起彼此之间的安全感,让这种安全感能够在无声无息中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形成一种稳固而温暖的陪伴。

在“吃睡玩”里把“小麻烦”变成小温暖

“我不要自己吃饭!”“我想家睡不着!”托班的小日常里,藏着很多“小挑战”。

吃饭时:老师把勺子变成“小火车”,“火车要开进小嘴巴隧道啦”,挑食的宝贝也愿意尝一口青菜;

午睡时:老师轻轻拍着宝贝的背,哼着和家里相似的摇篮曲,旁边放着从家里带来的小玩偶——熟悉的味道和触感,让午睡不再可怕。

玩玩具期间,场景尤为热闹!部分宝贝专注于搭建积木,部分宝贝热衷于玩过家家。此时,老师会蹲下身子询问:“你做的是什么食物?是否愿意与旁边的小朋友一同做饭?”逐渐地,宝贝们开始相互传递玩具,甚至会分享自己的小贴纸。

从哭闹到交流宝贝们的“小成长”

初始阶段,部分幼儿啼哭着渴望得到拥抱,部分幼儿则躲在角落默默不语。然而,几日之后,悄然发生了转变:原本爱哭的豌豆,会主动将积木递给身旁的小朋友,并提议“我们一起搭建房屋吧”;向来腼腆的婉婉,会拉住老师的手,指着娃娃家的方向,提出要和老师一起做饭;即便曾经清晨赖在门口的幼儿,如今也会挥动小手与母亲道别,并叮嘱“再见,记得早点来接我”。

于托班的日常而言,并无惊天动地之变革,唯有细碎却温暖的点滴进步。从最初紧张地攥紧衣角,到后来轻松愉悦地蹦蹦跳跳进入教室;从需老师喂食,到能够自主拿起小勺子——每一处细微环节,皆是宝贝们适应集体生活、逐步成长的有力证明。这些点滴进步,正是他们迈向独立、融入集体的有力证明,也是老师和家长们心中最温暖的欣慰。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杭州市钱新幼儿园托班宝贝入园记:从家到园的奇妙跃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