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尽头不应是冰冷的告别,而应是温暖的依偎。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孙辉带领社区团队,联动多方力量为“三无”老人郎素香开展跨越九个月的温情帮扶,用实际行动诠释基层治理的温度,让老人在生命最后时光感受到家的温暖与尊严。
紧急驰援,党建引领打响生命保卫战
2024年12月29日,社区接到网格员传来的紧急消息:南苑社区“三无”老人郎素香意外摔伤,情况危急。社区第一时间联系120急救车将老人送医,并同步陪同赶往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病床上的郎素香见到孙辉时动情地说:“虽然没有家人在身边,但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经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医生吴雨尘诊断,老人全身三处骨折,髋部伤势最为严重,且患有肝硬化二十余年,身体条件暂不具备手术指征,但又急需手术救治。面对这一棘手局面,孙辉立即协调医院多科室会诊,最终确定“先调理身体、补充白蛋白、待指标达标后手术”的治疗方案。为破解费用难题,他马不停蹄联系景德镇市知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知行社工”)聘请护工并提供费用担保,通过对接保险公司申请特扶对象每日200元护理补贴,联系亲属垫付3万余元医药费并代签手术同意书。新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得知情况后,迅速研究给予6000元临时救助,分3次精准帮扶。今年1月9日,医院手术团队顺利为老人完成手术,这场多方联动的生命保卫战取得关键胜利。
温情接力,多元力量筑牢康复“保障网”
术后的郎素香因身体机能差出现便血症状,恢复进度缓慢。孙辉多次带领社区工作者与老人谈心,敏锐捕捉到她年关将近时对亲情团聚的迫切渴望。他立即联系老人的妹妹郎素兰,促成其一家三口于今年1月19日来到病榻前,陪伴老人度过了一个温暖的春节。在亲情激励下,老人积极配合治疗,身体状况稳步好转,3月26日顺利出院。
出院后的安置问题随即凸显,老人年事已高且生活无法自理。孙辉迅速将情况上报新村街道,联动知行社工组织,并通过街道逐级请示珠山区民政局、景德镇市民政局。知行社工组织全面梳理政策资源,为护理方案出谋划策;市、区民政局与街道紧急将老人特困护理补贴调至全护理级别。经多方协调,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昌南康养中心同意接纳老人,提供最高级别全护理服务并减免部分费用。老人入住时激动地说道:“真没想到不能自理时还能享受这么好的待遇,这是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啊。”
圆梦团聚,贴心服务温暖生命最后旅程
今年4月,孙辉得知老人心中最大的牵挂是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宋小鹏,便立刻牵头协调——联系郎素兰、对接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主治医生、联动知行社工,共同策划圆梦行动。4月18日,郎素兰一家、医护人员陪同下的宋小鹏、知行社工与社区工作人员齐聚病房,为郎素香举办了温馨的80岁生日会。看着眼前的亲人与帮扶者,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7月25日,郎素香与宋小鹏双双康复出院,社区与知行社工一同将母子接回北苑安居苑家中。此后,社区工作人员始终密切关注老人身体状况,每当其因肝硬化吐血,都第一时间送医急救。9月3日凌晨,郎素香经抢救无效离世,孙辉即刻赶往医院,联系家属通报情况,安排工作人员护送宋小鹏回家并办理相关手续。知行社工组织次日赶到殡仪馆,与家属、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为老人举行简单庄严的告别仪式,让老人安详离世。
民心所向,十一面锦旗见证鱼水深情
9月16日,郎素兰与宋小鹏带着11面分别印有市、区民政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多家医院、社工组织及社区名称的锦旗找到孙辉,恳请代为致谢。在孙辉的陪同下,二人逐一走访了帮扶单位,每到一处,他们都含泪表达了感激之情。这些锦旗不仅承载着家属的感恩之心,更凝聚着群众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充分肯定与信任。
从紧急救治到康复安置,从亲情圆梦到临终关怀,梨树园社区以孙辉为代表的工作者,践行“党建引领+专业服务+多方联动”的帮扶模式,用九个月的温情接力,为“三无”老人郎素香编织了一张充满爱的“保障网”。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工作者的初心使命。未来,梨树园社区将继续深耕为民服务,用更多暖心举措回应群众期盼。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党建引领聚合力 温情接力暖夕阳——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关爱“三无”老人郎素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